焦作旅游
許魯古鎮在哪?筆者日前走進這個位于沁陽市西向鎮的小鄉村——北魯村,零距離感受一個基于文化傳承的鄉村公共空間營造的實踐與探索以及在我市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的語境下,如何以文化賦能鄉村旅游的路徑與思考。
在沁河北岸的一條鄉間公路南側,遠遠看到一座高高聳立的牌坊,上寫“許魯古鎮”,這就是北魯村的入口處。這里文化底蘊深厚,是元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學家許衡的祖籍,亦稱許衡故里。
鄉村公共空間是鄉土文化傳承的物質空間載體和支撐,而基于鄉土文化的空間營造,又是改變當今新農村建設“千村一面”的重要手段。作為我國歷史記載的一位百科全書式人物,許衡的文化印跡在北魯村隨處可見,驅車進村南行,遠遠就能看到沁河的大堤,村中剛剛修建的“許魯文化廣場”上,正三三兩兩聚集著村民在休閑。一位村民說,像這樣的文化游園,村里共有六處。
空間承載著村民的鄉愁,是公共空間營造的靈魂。但鄉土場景重構并不是對舊有空間的簡單復原,要注重原真性與創新性相結合。比如,公共空間營造過程中,可整體保留其傳統的建設風格與布局,并對其特別有價值、有故事的構筑物進行保留,對不合理之處進行適當優化,同時融入現代景觀及功能元素以滿足當代村民的使用需求。
在北魯村,很多村民家里原來使用的麻袋、布袋以及糧食的容器上,都曾書寫著“北魯古鎮”的字樣。許魯文化廣場對面,是一處坐北朝南的院落。院落木門灰瓦,翠竹掩映,黃泥巴墻,古樸典雅,院落里、房間里藝術化展示的是許衡生平介紹及活動范圍示意。這里是北魯村正在打造的許衡文化研學基地。
為全面貫徹鄉村振興戰略,以文化產業賦能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提出以創意設計賦能,為鄉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各類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戶等提供創意設計服務,提升鄉村經濟附加值;以在地文化為切入點,致力于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共空間環境,為鄉村百姓提供具有精神歸屬感的宜居家園,凝聚鄉村振興發展的動力。
入村標志作為鄉村公共空間視覺邏輯的重要元素,既是一種良好的視覺標志,又是該村鄉土文化精神的集中顯現。驅車沿北魯村內民族路北行出村回首顧望,在村口過街牌上看見“許衡故里”四個大字,令人不禁聯想起北魯村的文化鄉愁和許衡文化正浸潤演繹著時代故事。
記者 許偉濤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許魯古鎮在哪?筆者日前走進這個位于沁陽市西向鎮的小鄉村——北魯村,零距離感受一個基于文化傳承的鄉村公共空間營造的實踐與探索以及在我市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的語境下,如何以文化賦能鄉村旅游的路徑與思考。
在沁河北岸的一條鄉間公路南側,遠遠看到一座高高聳立的牌坊,上寫“許魯古鎮”,這就是北魯村的入口處。這里文化底蘊深厚,是元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學家許衡的祖籍,亦稱許衡故里。
鄉村公共空間是鄉土文化傳承的物質空間載體和支撐,而基于鄉土文化的空間營造,又是改變當今新農村建設“千村一面”的重要手段。作為我國歷史記載的一位百科全書式人物,許衡的文化印跡在北魯村隨處可見,驅車進村南行,遠遠就能看到沁河的大堤,村中剛剛修建的“許魯文化廣場”上,正三三兩兩聚集著村民在休閑。一位村民說,像這樣的文化游園,村里共有六處。
空間承載著村民的鄉愁,是公共空間營造的靈魂。但鄉土場景重構并不是對舊有空間的簡單復原,要注重原真性與創新性相結合。比如,公共空間營造過程中,可整體保留其傳統的建設風格與布局,并對其特別有價值、有故事的構筑物進行保留,對不合理之處進行適當優化,同時融入現代景觀及功能元素以滿足當代村民的使用需求。
在北魯村,很多村民家里原來使用的麻袋、布袋以及糧食的容器上,都曾書寫著“北魯古鎮”的字樣。許魯文化廣場對面,是一處坐北朝南的院落。院落木門灰瓦,翠竹掩映,黃泥巴墻,古樸典雅,院落里、房間里藝術化展示的是許衡生平介紹及活動范圍示意。這里是北魯村正在打造的許衡文化研學基地。
為全面貫徹鄉村振興戰略,以文化產業賦能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提出以創意設計賦能,為鄉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各類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戶等提供創意設計服務,提升鄉村經濟附加值;以在地文化為切入點,致力于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共空間環境,為鄉村百姓提供具有精神歸屬感的宜居家園,凝聚鄉村振興發展的動力。
入村標志作為鄉村公共空間視覺邏輯的重要元素,既是一種良好的視覺標志,又是該村鄉土文化精神的集中顯現。驅車沿北魯村內民族路北行出村回首顧望,在村口過街牌上看見“許衡故里”四個大字,令人不禁聯想起北魯村的文化鄉愁和許衡文化正浸潤演繹著時代故事。
記者 許偉濤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